【编者按】为响应教育强国战略,构建行业多方共赢的生态合作体系,由中望软件牵头与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工业产品设计与仿真软件创新联盟等单位,联合推出“标杆100”案例计划,邀请100位教育行业标杆先行者,分享在培养国家战略人才过程中的实践和经验。本期走进西南石油大学,以下根据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韩传军教授的教育实践经验整理。
西南石油大学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学校。2013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成为入选该工程的100所高校之一。2017年9月,入选为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下设15个二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学校初建时设立的三大院系之一,多年来学院秉承学校“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聚焦石油装备智能设计与制造领域,形成了拥有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智能感知工程等8个专业的特色专业群。学院现有在校生4000余人,专任教师16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超60%。近年来,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牵头完成多项国家重大油气装备研发项目。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6%,为行业输送了高素质的人才。
学科建设:与国产化战略同频共振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建设高质量学科为目标,积极引入中望软件 CAx 技术。这一举措既满足了教学贴合国内工业标准、使学生无缝对接企业需求的现实要求,又响应国家“国产替代”战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保障了产业链安全。从长远来看,它增强了学生对本土技术的信心,为相关领域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推动了行业标准制定与生态共建。
在教学实践中,中望软件深度融入课程体系。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这门课程中,学生借助中望3D进行抽油机三维建模与运动仿真,并结合油田实际优化设计参数。这种课程与行业案例融合的模式,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也为国产软件的推广实现了助力。同时,学院计划开发20+石油装备典型案例库,形成“教学 - 实践 - 产业” 的完整闭环。
学院以新工科建设为重要抓手,学院已规划将中望软件教授纳入教学体系,同时准备启动设置“CAD工程师”“CAE分析师”等专项认证。如毕业生通过认证,就业时将优先被行业知名制造业企业录用。认证不仅证明学生技能达标,更彰显其支持国产化的责任感,契合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需求。
校企合作:国产CAx技术深度赋能
学院以中望软件技术为纽带,构建起“教育-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作为工信部首批国产工业软件(CAx)产教融合创新工作站共建单位,学院遵循 “技术协同、资源共享、人才共育” 原则,在多纬度推进校企合作:
●技术标准共建:联合中望软件、电子五所等单位,研发适用于石油装备行业的CAx技术标准,填补行业规范空白;
●课程体系重构:将国产软件融入《机械设计》《工程设计制图》等核心课程,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双师型团队建设:教师赴企业研修,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形成“双向赋能”师资培养机制,已累计培养“双师型”教师20人;
●实训平台升级: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搭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国产软件实训平台,学生通过仿真油田钻井系统、智能采油装置等场景完成全流程设计,入职后技术适应周期缩短40%。
学院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以中望软件 CAx 技术为核心,模拟企业真实设计环境。学生能在此完成产品设计到制造的全流程实训,实践能力得到极大强化,入职企业后的技术上手速度提升 30% 以上,有效缩短了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期。
学院已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特色模式。近三年,学生获“先进成图大赛”“智能制造大赛”“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设计大赛”等国赛一等、特等奖23项。竞赛成果反哺教学,催生专利15项、校企合作项目8项。获奖学生被行业名企争相录用,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产学研融合:绘教育生态合作新格局
学院计划以“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为路径,推动教育生态创新:
●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联合中望软件共建“工业软件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制定教学标准、共建共享课程资源库,设立联合基金支持科研攻关,推动教师与企业共建 “技术攻关小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打造西南地区工业软件教育高地,辐射成渝双城经济圈。
●课题科研与人才培养:与中望软件共建“订单班”,定向培养CAx技术人才,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上岗”,为区域制造业输送“零磨合”技术骨干,服务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探索,不仅是一所高校的产教融合实践,更是中国高等教育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重塑产业竞争力的生动写照。在面对“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挑战时,学院以国产工业软件为支点,助力国家教育、产业与科技协同创新的范式革命。随着更多高校如西南石油大学一样将教育使命与国家需求深度融合,中国工业软件的“自主之翼”必将飞得更高更远——这是石油装备行业的突围之路,也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关于中望软件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首家A股上市的CAX解决方案商,拥有7大全球研发中心,深耕教育领域16年,为超4000所院校及8.5万所K12机构提供专业人才培养支持。
关于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
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2017 年于北京成立,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业务指导,挂靠单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秘书处设在电子五所,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行业纽带作用,持续开展产业研究、公共服务、生态培育等多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业软件产业生态发展。
关于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
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等11 家主要成员单位共同组建,中心于 2022 年获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批复筹建,聚焦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卡脖子”技术攻关与生态建设,推动国产替代。
关于工业产品设计与仿真软件创新联盟
由工软数创牵头组建,院士领衔专家团队,汇聚近百家单位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主攻设计与仿真软件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垃圾勤分类餐饮都“光盘”旧物再利用植树尽义务…………我们一点一滴默默耕耘期待美丽中国花开繁盛我们一草一木用心呵护只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并不是“环保达人”我们只是在尽己所能6月5日“世界环境日”寻找“隐藏款”环保新青年一起下滑发现↓监制:刘...
中新网成都3月31日电(单鹏)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材料与化工产业专题对接活动31日下午在成都举行。在现场签约环节,高纯钛、光伏、锂电等材料化工领域共47个产业化项目签约落地,签约金额达1105亿元。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
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记者王天乐)近日,以“工业文明·中国力量”为主题的工业文明国际论坛在中国上海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以“工业文明·中国力量”为主题,旨在促进各国工业文明交流互鉴,增进相互了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寻找全球工业发展新路...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 题:工业经济跨越式增长,制造强国建设步伐坚定——新中国成立75周年工业发展成就综述新华社记者张辛欣这是持续筑牢的发展根基——从一穷二白起步,到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
人民网北京10月30日电 (焦磊)当前,中国汽车品牌正沿着高质量发展路径,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出海力度,向汽车产业价值链高端攀登。近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汽车”)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