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若回流,港股市场或迎发展新契机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中概股回流香港的话题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于4月13日表示,已指示香港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做好准备,迎接中概股回流,并称香港必须成为中概股回流的首选上市地。在此背景下,中概股回流的路径、对港股市场的影响等,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若中概股回流香港落地,短期情绪或有扰动,但直接影响可控。中长期看,随着更多优质的中国资产回流港股市场,港股市场将迎来资产质量升级、交投活跃度提升的发展的新契机。
符合回流标准的中概股近30只 若回流 或进一步提升港股交易活跃度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8日,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总计有390家,合计总市值超过9200亿美元,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拼多多在内的前20家中概股公司的市值超过7800亿美元,占比约85%。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向记者介绍,中概股回流港股主要有二次上市和双重主要上市两种方式。二次上市流程简便,3至6个月即可完成,合规要求有多项豁免,能保留现行VIE结构及不同投票权架构,但无法纳入港股通,交易便利性受限。双重主要上市则需满足港交所全部上市规则,上市流程复杂、成本高,但可直接进入港股通,且两地上市地位独立,即便原上市地退市,港股地位不受影响。 2018年贸易战时已有不少企业通过二次/双重上市回归港股,如小米、美团、阿里巴巴等于2018年、2019年回归,网易、京东、哔哩哔哩、百度等17家企业于2020年—2021年回归,其中有不少企业已转为双重上市。Wind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港股成交金额同比增长50%、28%,2018年以来中资股成交额占比均在30%以上。 “考虑到目前港股上市具备便利性框架,若此次中概股回流,我们预计香港仍将是首选目标。经过我们的筛选,符合回流标准的中概股近30只,合计市值近2000亿美元,预计该部分将带来约50亿港元的日均交易额,另外若所有ADR交易额回流预计可额外带来超100亿港元的日均交易额,约占2024年交易额的10%。此次中概股回流一方面能增加港交所上市费,另一方面有望进一步提升港股交易活跃度,港交所有望全面受益。”东吴证券首席战略官、联席所长孙婷谈道。 中金公司也表示,若中概股潜在退市风险进一步演绎,我们预计,未上市中概股或加速回港二次/双重上市、已上市中概股在美股市场的交易亦有望持续向港股迁移,进而带动港股市场成交额中枢提升、为港交所盈利增长及估值提振提供催化剂。 港股市场或迎发展新契机 中概股回流港股,对香港市场影响深远。沪上一位QDII基金经理指出,若成功承接中概股回流,香港将加速融入“双循环”格局,一方面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提供跳板,另一方面吸引更多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这种“双向开放”的深化,或将重塑全球金融权力结构。 魏凤春认为,从流动性看,大量中概股回归,将为港股注入新鲜资金,提升市场活跃度。从市场结构角度,能优化港股产业结构,增添新经济、科技类优质资产,增强市场韧性。从国际地位层面,可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吸引更多国际资金关注与流入,提升港股全球影响力,但短期内也可能带来资金分流与股价波动等问题。 华泰证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兼金融工程联席首席何康表示,截至4月14日,76%的样本内中概股ADR已在香港实现两地上市;75%(数量占比)的样本内仅在美上市的重点中国公司符合回港上市条件,且或可选择“介绍上市”(不募资或发行新股),若中概股ADR在美退市,其直接影响可控。从中长期看,随着更多优质的中国资产回流港股市场,港股市场将迎来资产质量升级、交投活跃度提升的发展新契机。 何康认为,后续需关注三点:一是特朗普团队及SEC会否进一步推进相关退市政策,若推进或对海外中资股产生短期的情绪扰动;二是部分公司会否加快申请回港上市,监管层会否就上市及未来入港标准及流程提供便利;三是美国会否推出其他方面的限制性措施。
校对:乔伊 制作:小茉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垃圾勤分类餐饮都“光盘”旧物再利用植树尽义务…………我们一点一滴默默耕耘期待美丽中国花开繁盛我们一草一木用心呵护只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并不是“环保达人”我们只是在尽己所能6月5日“世界环境日”寻找“隐藏款”环保新青年一起下滑发现↓监制:刘...
中新网成都3月31日电(单鹏)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材料与化工产业专题对接活动31日下午在成都举行。在现场签约环节,高纯钛、光伏、锂电等材料化工领域共47个产业化项目签约落地,签约金额达1105亿元。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
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记者王天乐)近日,以“工业文明·中国力量”为主题的工业文明国际论坛在中国上海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以“工业文明·中国力量”为主题,旨在促进各国工业文明交流互鉴,增进相互了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寻找全球工业发展新路...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 题:工业经济跨越式增长,制造强国建设步伐坚定——新中国成立75周年工业发展成就综述新华社记者张辛欣这是持续筑牢的发展根基——从一穷二白起步,到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
人民网北京10月30日电 (焦磊)当前,中国汽车品牌正沿着高质量发展路径,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出海力度,向汽车产业价值链高端攀登。近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汽车”)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