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仙村镇社工服务站洋溢着喜悦与希望的气氛。58岁的梁姨紧握着参访机构工作人员的手臂:“本来为生计发愁,接受培训、掌握了护理技能,没想到还能在家附近找个工作!”她的心声代表了27名参训学员的共同感受。
这场为期三天两夜的“人情味合作社”养老护理培训,为低保家庭、残障人士、4050妇女等困难群体打开了通往职业新生的大门。该项目是增城区民政局支持下开展的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项目,旨在帮助困难群众或临时遇困人员提供救助帮扶。
沉浸式实训:从零基础到专业护理
培训首日清晨,27名学员带着期待与忐忑走进实训中心。在启动仪式上,8名学员代表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拼图嵌入展板,正式迈进护理行业的门里。困境儿童的妈妈小芳在拼上“进步”板块时表示:对于学习护理知识,就像学生时代一样进入一个未知领域。
培训采用“理论+实操”的沉浸式教学模式,53小时半封闭训练让学员快速掌握核心技能。首日课程聚焦护理行业的认识以及与老人相处方法,学员们学习老年人身体特征认知、沟通模式等基础知识,懂得去了解认知障碍老人的感受,培养换位思考能力。第二天课程进入深水区,特色“石头剪刀布-快速记忆急救法”情景课让学员亲身体验;“一双手的温柔”工作坊则重点训练为老人翻身、喂食的轻柔技巧。金牌导师展示了其珍藏的护理技能,让学员们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和记录着每位老人的特殊需求。
互助时刻:技能考核见证成长
培训现场充满紧张与期待。学员们需要在10分钟内完成三项任务:用AED为“老人”急救、正确测量血压心率、应对突发呛咳状况。更特别的是,培训现场还设置了考核环节,老师转换成评委,一直强调自己小学文凭的李姨在完成翻身操作后被老师表扬,她非常激动:“原来我也有自己的专长”
三天的培训让学员技能掌握率从培训前的12%提升到100%,就业信心也飙升。更令人欣喜的是,培训结束尾声——27名学员在参访增城区颐养院及新塘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时,有6名学员明确了自己会从事并想要获得录用或考证的意向。
创新模式:从quot;输血quot;到quot;造血quot;的转变
“人情味合作社”项目创新建立了“救助-培训-就业”闭环体系。培训期间,学员享受免培训费、免教材费的“双免”政策,每天还能获得餐补。完训后更有职业跟踪服务,包括岗位推荐和心理支持热线。
这种“造血式”帮扶模式凝聚了多方力量:增城区民政局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监管,仙村镇爱心帮扶协会及仙村镇社工站负责项目执行,养老机构提供实训基地和就业岗位,全区各社工站则精准筛查困难群体。这种协同机制确保培训资源精准投放,帮助真正需要的人。
温暖延续:新起点上的希望之光
结业当天,项目发起方向学员动员:“人情味合作社”主打人情和合作,希望困难群众能在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下,积极学习和试岗,努力做到“一技在手,生活无忧”。此刻,首期学员已带着新学到的技能奔赴各自的护理梦想,开启职业新征程。
学员代表华姐的声音在会场回荡:“三天前我们是被帮扶者,今天我们要成为老人的守护者!”这句朴素而有力的话语,正是这场培训最生动的注脚——它不仅传授了护理技能,更重塑了困难群众的人生价值。当27名新晋护理员带着专业知识和温暖爱心敲响养老护理的大门,也是为更多困难家庭点亮前行的灯。
作者:记者 龙永辉 通讯员郑旭权 文/摄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垃圾勤分类餐饮都“光盘”旧物再利用植树尽义务…………我们一点一滴默默耕耘期待美丽中国花开繁盛我们一草一木用心呵护只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并不是“环保达人”我们只是在尽己所能6月5日“世界环境日”寻找“隐藏款”环保新青年一起下滑发现↓监制:刘...
中新网成都3月31日电(单鹏)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材料与化工产业专题对接活动31日下午在成都举行。在现场签约环节,高纯钛、光伏、锂电等材料化工领域共47个产业化项目签约落地,签约金额达1105亿元。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
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记者王天乐)近日,以“工业文明·中国力量”为主题的工业文明国际论坛在中国上海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以“工业文明·中国力量”为主题,旨在促进各国工业文明交流互鉴,增进相互了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寻找全球工业发展新路...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 题:工业经济跨越式增长,制造强国建设步伐坚定——新中国成立75周年工业发展成就综述新华社记者张辛欣这是持续筑牢的发展根基——从一穷二白起步,到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
人民网北京10月30日电 (焦磊)当前,中国汽车品牌正沿着高质量发展路径,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出海力度,向汽车产业价值链高端攀登。近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汽车”)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